當前水處理技術的5大難點和解決之道
水十條的發布,為環保產業帶來了無限的機會。環保產業成長為支柱產業需要技術創新和商業模式創新,針對水處理領域,有五大技術難點和兩個商業模式創新。
一、水處理技術領域五大難點
難點一:工業廢水在技術上能否實現真正的零排放。近期多起水污染事件(如內蒙古騰格里事件等)引起關注,都涉及到工業廢水零排放問題。王凱軍提出“現在工業廢水層面,一些行業到了攻堅克難的階段,要以硬手段對待硬挑戰,我們下一步在工業廢水肯定要做到零排放。”
怎么實現零排放?王凱軍列舉了兩個案例。北方藥業當初也被曝光過,在內蒙采用了MVR加上霧干化和焚燒的技術,效果很好。江蘇的王子紙業前幾年也被要求關閉,而通過治理之后,采用電驅離子膜的技術,達到了非常好的濃縮效果,之后采用蒸發和結晶達到近零排放。
難點二:工業園區廢水達標排放的技術難題。王凱軍認為,園區下一步不光是面臨量大和難度的問題,同時還有排放標準可能調整的問題,而園區的達標實際上是難降解污水的處理問題,這種情況下臭氧為主體的技術也是非常現實的選擇。
難點三:排放標準到質量標準巨大鴻溝跨越之難。效果時代是環境質量要求的時代,城市污水現在已經達到90%以上的處理率,但河道仍然黑臭,王凱軍認為主要原因是在質量標準和排放標準上存在鴻溝。怎么來解決?,王凱軍介紹了用污水處理概念廠向質量和效果負責的方法。“今年是活性污泥的100年,各個國家現在在活性污泥100年的時候都在考慮下一步的處理技術。我們六個專家一起在變革的前夜提出建設中國污水處理概念廠,實現跨越式發展。”
難點四:面源污染畜禽養殖廢水治理之難。城市的小廣告是城市的牛皮癬,“個人認為,畜禽養殖的問題是面源污染治理的牛皮癬問題,也非常難”。
難點五:切膚之痛的村鎮污水處理之難。農村環境的治理涉及到實現兩個一百年目標的關鍵,同時能夠體現環境公益問題。目前農村污水處理沒有很好的設計,建不起,維護不起,這些難題到底怎么破解,現在仍沒有系統的解決辦法。
二、水處理技術發展趨勢與商業模式
“互聯網+”時代是模式為王的時代。王凱軍認為在水十條、氣十條和土十條以后,我們有很多未知的藍海需要大家來開拓。“這是模式為王的時代,只要我們想清楚了商業模式,思維達到了,會有各種各樣的機會。”論壇現場,他講了一個有意思的案例:“我想給大家看到一點希望,一個小的公司在南水北調的區域里面做了一點事情。它利用公司+農戶的經營模式、合作社的經營模式、國家的小額貸款機制和惠農政策,建立生產生物飼料、生產有機肥,種有機茶和有機蔬菜的體系形了循環經濟的產業鏈。只有一個種豬廠的本部以小博大,是四個體系的銷售收入達到1.1億。這樣的商業模式既解決了污染的問題,同時又取得了行業非常好的發展。”
跨界經營,形成引領的行業。目前的污水處理廠從生態上來講,是一個負資產,我們怎么把負資產變成正資產?王凱軍提出從其他產業借鑒經驗,“萬達集團近幾年發展得非常迅猛,它的思考就是追求模式創新,提出了城市綜合體,包含商業、酒店、寫字樓、住宅,集中百貨、超市、家電、美食、影院多項功能,在各個城市發展都非常迅速,這是模式的創新。”從此得到啟發,王凱軍提出建設“城市生態綜合體”,以水為載體,考慮公園、濕地、景觀設施、農業等相結合,形成一個綜合的行業。“這需要我們跨界經營,形成行業的引領,水處理不再是配套產業,而是引領產業。”
經濟新常態下,成長為支柱產業成為環保產業的新夢想,王凱軍在發言最后表示:環保產業成長為支柱型產業已經初見端倪,在局部經濟發達和環境敏感地區必將成為影響經濟發展的主導產業;環境產業作為主導產業的形成,需要技術界、產業界和政府保持開放的心態、創新的思維和產業能力的提升;水處理在技術、政策、體制、模式上進入到攻堅克難的階段,挑戰和機會并存,是需要我們業界深入思考的時期。”